截图来自虎扑,球迷讨论谁才是“亚洲足坛王者”
很多球迷可能没有听说过李惠堂先生,百度一下就会发现,李惠堂先生绝非等闲之辈,他不仅被誉为“亚洲足坛之王”,而且一共打进了1860个球,被评为“世界五大足王”之一,晚年还担任国际足联副主席。
截图自百度百科
截图自百度百科
截图自百度百科
但上述信息和数据大多引自自媒体,真实性值得怀疑,因此笔者对其进行了逐一求证。
1.李惠堂是“世界五球王”吗?原文显示并非如此
以“足球王”为关键词搜索汉唐现代报刊数据库,香港媒体从1934年起开始称李惠堂为“足球王”,但数量不多,在25篇有关“足球王”的文章中,只有两篇提到李惠堂。但1935年,将李惠堂称为“足球王”的报道却有近百篇,且多为足球比赛报道,包括足球锦标赛、与大学生的友谊赛、表演赛等。
1934年4月14日《申报》教育新闻
1935年4月21日《申报》体育新闻
这些报道足以证明李惠堂已获得华语媒体的高度认可,在香港、台湾和内地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。
然而到了70年代中后期,报纸开始将李惠堂神化,此时出现了“世界五球王”这一称呼,那时的李惠堂已经年过70,早已退出现役。
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经过,据百度百科介绍,1976年8月13日,当时的联邦德国《环球足球杂志》举办了世界足王大赛,李惠堂被评为“五位世界足王”之一。
截图自百度百科
然而,当搜索所谓的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全球足球杂志”时,几乎所有的结果都指向这一说法,而这很可能只是一种捏造的说法。
据香港体育自媒体《体育公社》的研究文章《李惠堂是否入选世界五大足王?》显示,1976年6月4日,《香港时报》教育版刊登了一篇题为《李惠堂入选世界五大足王》的文章。文章提到,在1976年4月5日出版的西德足球杂志第15期上,将李惠堂与巴西球星贝利等5名球员并列为“世界五大足王”,这证明“8月13日”是个误会,“世界五大足王”这一称号应该追溯到1976年4月5日。此外,文章指出,该杂志的名称并非《环球》,而是“吉家”,与“踢球者”相近,德国著名足球杂志《踢球者》的德文名正是这个词。
截图自香港体育自媒体“体育公社”
而且,根据《体育公社》的研究文章,李惠堂在1976年曾亲口告诉《香港时报》记者,自己在1976年4月5日的西德足球杂志上被列为“世界五大足王”之一。但由于时间久远,李惠堂是否真对《香港时报》说过这番话,已无法考证。
网上流传的一张“世界五球王李惠堂榜”截图,似是出自1976年的香港报纸,但是否出自《香港时报》则不得而知。
那么《踢球者》究竟说了什么呢?搜索后发现,1976年4月5日在德国出版的《踢球者》杂志第15期上确实有对李惠堂的专访,但文章只是对李惠堂的简短采访。在文章中,李惠堂以第一人称描述了自己的成就,称自己已经进了2000多个球。不过,文章中并没有提到“世界五大最佳球员”或“最佳球员”等字眼。
《踢球者》对李惠堂的采访
1976 年 4 月 5 日出版的《Kicker》杂志,封面为第 15 期
《南华早报》曾报道此事,报道中写道,《踢球者》杂志证实,他们在101年中只采访过李惠堂一次,而且根本没有“世界最佳五人”的说法,几乎可以肯定“世界最佳五人”是谣言。
南华早报相关报道截图
另一名香港博主发表文章,采访李惠堂的小儿子。李惠堂的小儿子李秉德称,自己生前从未听父亲提起过“足球五王”,但父亲是个很看重名声的人,会欣然接受他的称赞,不会仔细考证,因此有可能造成误会。不过,李秉德估计,李惠堂入选1976年的“足球五王”的可能性不大,因为李惠堂早在1947年就不再踢球了,70年代许多看过他比赛的人不可能再投票给他。
香港博主采访李惠堂儿子李秉德
2.“亚洲足球王”并非权威说法
对于“亚洲足球王”称号的由来,有网友认为,1923年李惠堂赴澳大利亚与新南威尔士队比赛后,澳大利亚华文媒体便将李惠堂称为“亚洲足球王”。
截图自虎扑网友
据“香港足球史学会”研究,李惠堂在中国队赴澳比赛中的表现十分抢眼,在全部24场客场比赛中,中国队共攻入63球,其中31球由李惠堂打进。如此情况下,澳媒将李惠堂称为“亚洲足王”并非不可能,只是时间久远难以考证。不过即便如此,一家澳洲华人报纸给出这一称号的权威性也欠缺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李惠堂在1928年就被亚足联评为“亚洲足王”,但亚足联直到1954年才成立,所以这种说法也是不实传言。
此外,在前述汉唐现代报刊数据库中搜索“亚洲足王”一词,也未得到任何结果。由此,我们基本可以断定,即便李惠堂当时真的被称为“亚洲足王”,也并非是广为流传的说法。亚足联成立后,李惠堂并未获得任何与“亚洲足王”有关的官方认证。
现在人们把李惠堂称为“亚洲足王”,其实有些夸张。
香港足球历史学会脸书账号截图
3.李惠堂是国际足联副主席?是真的。
以李伟东的英文名“Lee Wai Tong”为关键词搜索亚足联官方网站,可以找到李伟东被任命为亚足联香港秘书处首任秘书长的资料,可见李伟东当时在亚洲确实具有相当的影响力。
亚足联官网截图
然而,在国际足联官网上搜索李惠堂,并没有找到相关信息;在全网搜索国际足联历任副主席,也没有找到有关李惠堂的相关信息。
不过,1965年8月的《南洋商报》确实刊登了李惠堂当选“国际足联副主席”(即国际足联副主席)的消息。香港足球历史学会公布的资料也写道:“1965年8月,李惠堂在吉隆坡举行的亚足联特别会员大会上,全票当选为国际足联亚洲区副主席,填补印尼马拉蒂辞职后留下的空缺。”从这里的表述可以看出,这个国际足联副主席职位属于亚洲,可以由亚洲会员国选举产生,因此可能不需要过多地参与全球事务。这或许也是国际足联官网上很难找到相关信息的原因。
南洋商报,1965 年 8 月 27 日
从证据来看,李惠堂确实担任过国际足联副主席。
此外,据香港足球历史学会介绍,李惠堂还曾担任国际足联执委会委员及技术委员会委员。1966年在英国举行的世界杯决赛中,李惠堂被安排坐在皇家包厢里,紧邻英国女王身后不远处,亲眼目睹英格兰队长博比·摩尔从英国女王手中接过冠军奖杯。他还被国际足联授予了三狮金质徽章。可见李惠堂在国际足坛确实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地位。
4. 一生进 1860 个球?可能有些夸张
两岸媒体对李惠堂的“神化”还在于夸大他的进球数。百度百科的词条写着,李惠堂一生共进球1860个,与球王贝利等并列为世界上进球数过千的五位巨星之一。
截图自百度百科
但根据“香港足球史学会”的统计,李惠堂一生在正式比赛中的进球数大约在850-900个左右,远少于1860个。李惠堂的进球数就算达到一千个,也难以与球王贝利相比,因为他们的对手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。
“香港足球历史学会”脸书帐号截图
五、如何客观评价李惠堂
由于事发时间久远,缺乏足够的视频资料来客观评价李惠堂,不少媒体对他过分吹捧,而部分网友则反其道而行,将他贬低到一文不值,这两种极端观点都很难算作“客观”。
现存的文字资料记载了李惠堂参加的多次足球比赛,但都是文字描述,无法让后人对他的实力做出清晰的评估。不过,在当时足球实力普遍不强的亚洲,李惠堂也算得上是实力较强的球员。更有力的证据是,他曾代表中国参加过1936年在德国举行的奥运会。
1936 年奥运会中国对阵英国
虽然本届运动会规定只允许业余球员参赛,而中国队对阵的英国队队员也来自相对“业余”的足球俱乐部,但仔细分析英国队员所属俱乐部,可以看出他们都具备一定的实力。其中,就有四名队员来自1901年进入苏格兰杯甲级联赛、后来由业余俱乐部转为职业俱乐部的女王公园俱乐部。由此可以判断,并非如网友所说“完全业余的英国队一举击败中国队”。虽然中国队以0:2不敌英国队,但并不能以此完全否定李惠堂的个人实力。而在国际足联官网的数据中,可以看到,本场比赛上半场两队0:0打平,直到第55分钟,英国队才率先进球,而第65分钟又攻入第二球,可见双方实力差距并不大。
此外,还有网友统计了李惠堂对阵欧洲各国比赛的比分,虽然输的场次多于赢的场次,但并没有被完全压制。在3:8大比分的对阵德国法兰克福的比赛中,李惠堂在接受《踢球者》采访时曾提到,三粒进球均是他打进的。
截图自虎扑网友
虽然“世界足球先生前五名”、“1860个进球”之说极有可能不实,但李惠堂当时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地位和实力是不可否认的。
1979年李惠堂在台北去世的时候,连蒋经国都亲自前来吊唁,可见李惠堂先生的地位有多高。
足球随着时代发展,各国实力也在不断增强,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近百年前的运动员,显然是不公平、不合理的。虽然自媒体乃至百度百科都有“神化”李惠堂先生的嫌疑,但或许今天的国足和球迷们,更需要知道中国足球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,才能获得一些信心和希望。
1936年中国队赴英参赛
图片来源:网络 李惠堂与在上海和香港夺得的奖杯合影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zgescjy.com/html/tiyuwenda/460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