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,卡莫瑜伽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卡莫会员的信,宣布永久关闭门店。卡莫瑜伽在信中表示,卡莫瑜伽从2013年成立至今,已经10年了。今年由于疫情等外部原因,以及公司未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、资金链断裂等内部原因,不得不宣布永久关闭门店。“这个决定对于我们来说,既是沉痛的,也是无奈的。”
截至关门,卡莫瑜伽已在全国开设了 30 多家连锁健身房。5 月底,许多会员续办了年卡,但“他们甚至还没开卡、上一节课就跑了”。距离上一家精品健身房 Space 关门仅一个月。
去过多家健身房的会员金文(化名)也不敢去报名了。“我真的不敢再去健身房报名年卡了。疫情发生以来,我去了几家健身房报名,其中三家亏损了,但Space最离谱。”
社交媒体上几乎每一条关于Space失踪的帖子下面,都有维权团体的求助。金文无奈地说,“维权团体里的人很多,但大家还是找不到维权的渠道。”
这并非第一起健身房坍塌事件,网友调侃称“健身房坍塌比娱乐圈还严重”。
近两年,大型健身房连锁企业频频倒闭,众多头部品牌纷纷萎缩、关店、破产,Brahma Yoga、One Tera Wade、Silver Gym、Comfort Castle等众多知名健身品牌纷纷出逃,威尔士也遭遇了断崖式的关店潮……
一年关店近万家,成为健身行业新现象。据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、圣体运动、万博宣伟联合发布的《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23年关停的商业健身房(包括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)总数为8057家,关停率为9.46%。2022年关停总数约为9751家,关停率为10.39%。
健身房是否已经触底反弹?在健身行业拥有8年以上经验的原空间高管沈航(化名)表示:“国内健身行业目前正处于洗牌期,其实对于各类创业者来说,这是一个‘浑水摸鱼’的好时机。未来行业的发展肯定有一个长期向上的周期。现在健身内容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逐渐火爆起来,对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很有利的状态。”
“白月光”的消失
“传统健身房倒闭的核心原因是财务结算口径的问题。严格来说,稳妥的做法应该是根据提供多少服务、核销多少服务,就花相应的钱。大部分健身房都是先花钱,后期没有兑现,导致没钱花,出现经营问题或者缺乏新客,从而导致倒闭。One Tera Wade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”沈航解释道。
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健身市场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4-2029》显示,2023年全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数量为36447家,较上年减少8.01%。分析师预测,2024年,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数量将继续下滑至33701家。
沈航的经历,在卡莫瑜伽似乎成为了现实。
今年1月起,位于北京太阳宫、望京、合生汇、万科等多地的Kamo瑜伽相继关闭。
当时就有成员猜测加缪“坚持不下去了”。
今年2月,卡莫在微信公众号宣布获得美股上市公司ACG国际艺术教育集团战略投资,上述传闻才得以消散。但5月底,在被拖欠三四个月工资后,卡莫终于倒闭了。
空间也因运营成本而受到重击。业内人士透露,空间在过去几年极有可能处于亏损状态。空间的门店几乎都位于国贸、三里屯、兴业太古汇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。另外,空间的场地都比较大,2016年开业的北京太古里店面积就达900平米。灯光、音箱、卫生间等配套设施的增加也抬高了空间的运营成本。
空间刚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业时,预售期间用户就排起了信用卡付款的队伍。后来,会员宋小明(化名)发现,“上课的人少了,三里屯店排的课少了,国贸店还正常。”今年,空间出台新规定,会员人数不足四人,不开课。北京颐堤港店也经常因为员工不满而取消课程。
空间主要销售“课程套餐”和“月卡”,单节课费用在100-288元之间。如果办理最高端的月付卡,每节课可降至59元。对于定位中高端健身中心的空间来说,这个定价并不算高,而预约上课人数的减少无疑增加了空间的盈利压力。另一方面,核心商圈的店面一般需要提前支付2至3个月的押金。
“课程包”、“月卡”营收周期往往只有一个月,导致财务结算错位,一些还未核销的业务被提前垫资。
事实上,从2022年开始,太空的衰落就开始显现迹象。
2022年,空间关闭了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店;2023年4月,空间关闭了杭州湖滨银泰店;今年1月,空间又突然关闭了上海新天地店。彼时,质疑空间服务品质下滑的各种声音已经出现。
春节过后,上海会员林晓(化名)发现,“自己店里有些热门老师还没回来,前台经常出现老师都不认识的陌生面孔。”宋晓明也提到,“空间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两次促销,就是课程套餐的优惠,今年突然推出月卡、年卡的优惠活动。”
对此,沈航表示:“不定期的促销、持续时间极长的优惠卡、场地设备或卫生逐渐失控的管理、只卖课不教的教练……这些基本上都是一些逃跑的迹象。”
行业洗牌
卡莫瑜伽、Space等的倒闭,不仅是消费者的教训,更是健身行业的警钟。健身房行业毛利率本来就不高,会员消费的减少无疑增加了健身房的盈利压力。报告显示,2023年健身会员整体规模和人均年消费均出现下滑。付费会员总数约6975万人,同比下降2.38%,人均年消费为2952元,较2022年下降11.19%,较2019年下降27.73%,这是近年来首次跌破3000元。
沈航指出:“虽然健身中心属于‘LBS业务’,即基于位置的业务,只能覆盖位置一定距离内的人群,但各个场馆纯线下健身服务产生的收益也很明确,天花板不高。”
近两年,受各类户外运动兴起和疫情影响,健身房行业遭受重创。去年2月,成立20年的知名瑜伽连锁品牌梵天瑜伽宣布停业整顿;5月,在全国拥有150多家直营会所、130多万会员的亿达韦德被曝跑路;12月,连锁品牌康福特堡多家门店突然关闭,陷入关店危机。
健身房频频倒闭,让消费者不敢选择年费会员。与空间“断崖式分手”后,林晓坦言,“以后尽量避免大额预消费。”宋晓明也表示,“以后不会再办理大额会员卡,在其他地方办的卡也会尽快用完或退还。”
月付成为目前健身市场比较适合的付费模式。以往CHINAFIT北京体育健身大会主要讲如何提高续费率,而今年展会把月付作为重点。不少以月付为主的服务商分享了如何按月付费,并以此吸引客户,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。
在头部健身连锁品牌纷纷倒下的同时,小而精致的健身俱乐部和工作室逐渐成为主流。在头部健身工作室中,中小型健身房乐客运动、中天健身占据门店数前两位。主打“小而美”的超级猴子,融资后估值近10亿美元。乐客运动已获得高瓴资本、IDG资本、华兴资本、腾讯等机构的投资。
去年7月,乐客提出“百城万店”的增长目标。截至2024年4月,乐客体育已进驻28个城市,门店总数约1450家。官方数据显示,刚刚结束的乐客“528”九周年庆典,全平台销售额超5.39亿元,购买用户超47万人,私教购买用户同比增长37.1%。
此外,在过去一年,乐客已推出多个子品牌。其中,今年4月,乐客FEELINGME宣布正式开启健身工作室“门店加盟”模式。其主打的“月度私教”模式,相较于传统收费方式,可以缓解资金延迟结算的问题,盈利模式相对健康。乐客运动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唐鑫透露,“FEELINGME计划在2024年底实现在15个城市开出300家门店的目标。”
同样喊出“万店”目标的超级猴子,此前主要采取直营模式。截至2024年1月,超级猴子在全国9个城市拥有245家门店。今年3月,超级猴子开启“联营模式”,由合作伙伴提供场地,超级猴子提供自研团课和教练培训。目前,“联营模式”已在福州、厦门等二线城市落地。
与品牌跨界合作也成为健身品牌的新策略。在关闭前,Space已与奔驰、耐克、Lululemon等70多个品牌合作。乐客体育曾与FIIL Belt合作打造运动耳机。超级猴子近期正式宣布与餐饮品牌Wagas合作,推出免费餐食、免费团课、联名餐饮等活动。
商业健身市场洗牌期正是创业者入局的好时机,报告显示,2023年新增健身场所以跨行业创业为主,新生代健身场所经营者年龄普遍在30-41岁,学历较高,更注重科学发展,跨行业经营者占比达到31.37%。
对于健身市场的未来,沈航既表达了期待,也表达了担忧:“未来从场馆内提供基础的健身服务,到开发离开场馆后的消费场景,再到延伸教练员线下线上的专业能力……其实想象空间很大,但急功近利的心态,会导致行业乱象丛生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zgescjy.com/html/tiyuwenda/4648.html